校团讯(通讯员:姚慧媛)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工作的通知》的指导精神,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亲切关怀下,2025年6月27日晚,万肖晨昱老师的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独唱音乐会在张家界学院音乐厅成功举办。
以音乐为舟楫,以旋律为桥梁,让高校师生在声波流转中触摸传统文化的温度,共青团张家界学院委员会精心策划和组织了这一场音乐会,其核心宗旨在于将美育融入思想引领各环节,通过音乐这一艺术形式,让更多的青年学生领略到中国古诗词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策划过程中,万肖晨昱老师与艺术指导王熠老师精心挑选了那些能够通过音乐完美表达的诗词作品,将作品分成四组:传统古曲组,古韵新声组,《红楼梦》诗词组,诗词化用与创作组。带领听众们循着时光的脉络,在音与诗的交织中,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文化漫游。
第一组有来自《白石道人歌曲集》的经典自度曲——《鬲溪梅令》与《杏花天影》,均由宋代音乐家、文学家姜夔创作。古人以“减字谱”记录下的清音,穿越千年岁月,依然能让我们触摸到那份因景生情、因情寄思的细腻。第三首《一剪梅·舟过吴江》,词出宋代蒋捷,曲谱则源自记录唐宋至明清音乐脉络的《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这部“音乐百科全书”,不仅是中华音乐史的活化石,更让我们得以听见千年前的平仄与心跳。
(古琴:欧阳友金,箫:王淼)
第二组的三首作品《春花秋月何时了》《青玉案·元夕》《钗头凤》皆为当代创作的古诗词艺术歌曲,既保留了古典诗词的意境之美,更通过创新的旋律编排,让传统文字在声波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二胡:李晓玲,竹笛:王淼,古筝:张莹,扬琴:王宇豪,琵琶:熊若瑜)
如果说诗词是文字的诗画,那么《红楼梦》中的诗词便是文学皇冠上的明珠。第三组作品包含民乐五重奏《枉凝眉》,独唱《题帕三绝》,《葬花吟》,《红豆词》。
谭辕演唱《红豆词》
第三组作品《枫桥渡》《昭君》是当代词曲作家以“枫桥夜泊”“昭君出塞”为蓝本,用音乐为故事注入新的灵魂,让听众在古今对话中,感受传统诗篇的时代回响。
最后一首歌曲《回首》是一首融合昆曲与当代音乐的戏歌,歌词出自上海戏剧学院叶长海教授的七言诗。歌词既是对叶教授60年从教生涯的致敬,更是对他“以德育人、献身学术”精神的传承。
最后音乐会在返场曲目《江畔独步寻花》轻快愉悦的曲调中结束,欢呼声久久不止。
值得一提的是音乐会的舞台设计也颇具匠心,营造出一种古风与现代交融的氛围,使观众仿佛穿越时空,亲临其境地感受到古诗词的意境。
音乐会结束后,观众反响热烈,他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样的艺术形式,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特别是年轻的学生们,他们通过音乐感受到了古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激发了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音乐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丰富了高校青年校园文化生活,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欣赏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平台,也进一步推动了美育教育的发展,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自信做出了积极贡献。我们更加坚信:美育的力量,在于让每一个灵魂都能在艺术的滋养中,看见更辽阔的文化星空。
一审:刘佳 二审:汤丽琪 三审:高雄